打开微信,扫一扫登录

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离职 曾是华人在美科技圈最高级高管

网络   2019-11-15 15:32 15902 0

沈向洋在微软工作的时间长达23年,他也是除陆奇之外,美国科技巨头公司中为数不多的华人高管。

11月14日凌晨,微软公司宣布了一项重要消息,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将在明年2月1日正式离职,接替他的是现任微软首席技术官凯文·斯科特(Kevin Scott)。


对于离职的计划,微软CEO纳德拉在一封公开信中表示,沈向洋和他规划已有一段时日,在2020年初离职之后,沈向洋将继续担任他和比尔·盖茨的顾问。


沈向洋在微软工作的时间长达23年,他也是除陆奇之外,美国科技巨头公司中为数不多的华人高管。在公布离职消息之前,沈向洋负责推动微软的整体AI战略以及涵盖基础架构、服务、应用程序,并带领前瞻性研发工作。他领导包括必应在内的以AI为重点的产品组,以及微软研究院和公司整个工程团队的集合。


微软员工,特别是华人员工,对沈向洋评价极高。在公司里演讲,他偶尔会用当年在美国上学打篮球时的外号"Single Hand Jordan"自黑。


在硅星人和沈向洋多次的采访交流中,能够感受到他是一位随和、不高冷的高管。员工透露他爱跟人主动打招呼,即便只是见过一面眼熟的人。


u=1062777305,609977619&fm=26&gp=0.jpg


沈向洋是“微软的中国先生”,也被视为中国的微软大使——在两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召开期间,沈向洋曾两次代表微软发表演讲。但现在,一切都成为了过去。


沈向洋出生于南京溧水区和凤镇,是江苏省溧水中学1980届校友。那一年,他考入了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。本科毕业后,又获得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。


此后,沈向洋进入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,师从计算机大牛Raj Reddy教授。在卡耐基梅隆大学期间,他研究的正是计算机视觉技术,因为他认为人对外界的感知有95%是从视觉得来的。


1991年,微软创始人比尔·盖茨决定创立微软研究院,找来了原本在卡耐基梅隆计算机科学系、有着“疯狂天才”称号的教授Rick Rashid,也吸引了各方人才加入,包括刚从卡耐基梅隆计算机科学系取得博士学位的沈向洋。


1996年,沈向洋获CMU计算机学院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,当年他博士论文就是世界上最早有关由照片转换成虚拟现实的研究,因此而一鸣惊人。


同样在1996年,沈向洋进入微软位于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德研究院,两年后他回到中国北京,参与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(后改名微软亚洲研究院),成为该研究院的第一名研究员,专攻视觉识别。


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期间,沈向洋曾先后担任过研究员、副院长、院长、首席科学家及微软公司工程院士等职,可谓顺风顺水。在计算机视觉、计算机图形、模式识别、统计学习和机器人学领域,他发表了100余篇论文,并拥有50多项美国专利。


更大的转变发生在2013年11月14日,微软公司正式宣布,任命沈向洋为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,负责领导微软人工智能与研究事业部,该领域包括技术与研发部门和人工智能研究部门,并主要负责推动公司中长期总体技术战略、策略以及前瞻性研究与开发工作。


他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及国际计算器协会院士。2017年,沈向洋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。2018年,沈向洋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(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, UK),获得了多项殊荣。


对微软AI战略影响几何?


随着微软全面拥抱AI,沈向洋也一度成为微软AI的代言人。


2013年升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后,沈向洋管理微软研究院,推动前瞻性研究、拓展计算机前沿科学,并通过与各个产品团队的深度合作,推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技术发展,并负责该研究院与整个公司的工程团队的整合,加速技术研究的商业化进程。


随后在2016年10月,微软将个人助理小娜(Cortana)和搜索引擎Bing产品团队与微软研究院编入同一个组织,沈向洋成为该组织的掌舵者。


按照沈向洋此前的介绍,微软的人工智能三大产品,包括智能搜索Bing(目前在美国有近三成市场份额),第二是智能个人助理小娜(Cortana),以及微软中国研究院研发推动的微软小冰。同时,微软将人工智能融合到旗下所有的产品中,包括云计算、在线服务、工具等。


在接下来几年中,微软多次进行重组,将这个机构的许多技术转移至不同产品团队中。很多以前的研究技术现在成为商业产品部门的一部分,包括Cortana和Bing for Business。


比如个人智能助理小娜,就从沈向洋的部门转移到Office产品部门,使得小娜成为Office的一个工具,而不是独立的产品。这表明在微软内部,Cortana的定位随着业务重组而被改变。


2018年3月的重组对沈向洋所执掌的AI与研究业务影响巨大,除拆解多年来象征微软形象的Windows和设备部门外,微软新成立了云计算及人工智能平台事业部(Cloud + AI),掌握着微软所有的商业智能和云计算企业级服务,新部门随之抽调沈向洋下属的部分职能和资源,使后者更聚焦于研究职能。


综合过往来看,随着微软对组织架构进行重组和业务变动,沈向洋负责的业务逐渐被剥离、改变方向。一定程度上,沈向洋选择离职微软,并不特别意外。


作为后继者,微软现任CTO凯文·斯科特(Kevin Scott)将承担起领导微软AI+研究院的职责。


凯文·斯科特在2017年被任命为微软CTO,同时担任LinkedIn(领英)基础设施和工程运营高级副总裁。凯文·斯科特曾任谷歌高級工程总监,在谷歌收购数字广告公司AdMob后,他在AdMob负责担任工程和运营副总裁。


随着陆奇、沈向洋先后离开微软,微软历史上职级最高的两位华人高管都已离职。一定程度上,沈向洋的离开,也标志着微软华人高管辈出、担任重要职务的时代告一段落。


某种意义上来说,微软亦是高端科技人才的“黄埔军校”,诸多华人经过微软“洗礼”,最后都选择回到国内。沈向洋目前尚未公布自己的下一步动向,而陆奇、李开复、张亚勤这些更早离开微软的华人高管,大多选择了回到中国。


陆奇于2008年加入微软任执行副总裁,2016年从微软离职后,他加盟百度,任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,后从百度离职。


李开复于1998年加入微软,2000年担任微软全球副总裁,2005年离职并加盟谷歌。2009年,李开复宣布在北京创立创新工场,此后一直定居北京。


在微软工作16年的张亚勤曾任微软全球副总裁,2014年9月,张亚勤加盟百度公司任总裁,2019年,百度宣布张亚勤退休。


实际上,出身微软、此后在国内科技行业效力的“大佬”,远不止以上3人。腾讯、阿里巴巴、金山软件、小米等国内科技巨头企业,都有诸多来自微软“黄埔军校”的身影。


比如,与张亚勤一起创办微软亚洲工程院的张宏江和林斌先后离开微软,张宏江此后曾出任金山软件CEO,林斌则成为小米公司的联合创始人、总裁;前腾讯联席CTO熊明华曾是微软最资深的华人高级项目经理;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曾任微软亚洲工程院常务副院长;前联想全球首席科学家郭子华同样拥有微软背景。